著眼“部隊有需求、打仗離不開、應急作用大”重構民兵隊伍
向戰為戰,轉型步伐鏗鏘
■中國國防報記者 盧 軍 王根成 通訊員 朱怡蘅
“人逢喜事精神爽。”仲秋時節,剛剛送走今年最後一批新兵,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武裝部部長石開勝又忙起民兵集訓的事來。“我們正進一步優化民兵應急分隊結構,為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夯實基礎,以實際行動喜迎黨的二十大。”石開勝說。
從海軍航空兵某部轉業的石開勝,2012年1月被安置到蜀山區西園街道任專武干事。從專武干事到武裝部副部長再到部長,他從事基層武裝工作10年有余。作為非凡十年的參與者、見證者,石開勝談起民兵隊伍的變化,感觸頗深︰規模壓減,質量提升,向戰為戰目標更明確,應戰應急任務更清晰。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人武部軍事科參謀于凌鵬感受相同。就管城區而言,近5年,民兵規模壓減30%,新域新質力量佔比已接近40%。
“名冊薄了,分隊多了!”這是記者翻看廣東省湛江軍分區民兵花名冊時的感受。軍分區戰備建設處參謀邵偉斌介紹︰“人數減少了6%,隊伍增加了77支,民兵基本單位從以營連為主變為以排和分隊為主。”
“減是需要,增是需求。”按照這一思路,湖北省武漢市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推進民兵結構轉型升級,新質力量比例達到40%以上,全市行業系統、工業園區、科研院所等領域編兵比例由37%提高到62%,民兵分隊專業化率達到82%。吉林省采取成建制編、同行業組合編、小專業抽組編等方式精準編兵,編組分隊與需求匹配度達到80%以上,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專業對口率近91%。成都、合肥、杭州等地發揮新興產業、高新企業、科研院校相對集中的優勢,推進民兵編組向科技集聚地拓展,一批部隊有需求、打仗離不開、應急作用大的新域新質力量應運而生。
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從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從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新域新質民兵力量成為新時代民兵隊伍加速實現轉型的排頭兵、先遣隊。
力量在轉型中積蓄,障礙在升級中跨越。10年來,民兵隊伍從“數量龐大”走向“質量強大”,一大批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走進民兵方陣,民用直升機、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擁有國防“戶口”。談起新質力量的“擴編增容”,廣西軍區戰備建設局局長李曉勇一語中的︰“目的就一個,提升科技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
編好是基礎,訓好是關鍵。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緊貼使命任務特點,各省軍區紛紛出新招、新路,聘請地方技術骨干,建立新質民兵訓練專家人才庫;選拔經驗豐富、專業技術精湛的退役軍人擔任“武教頭”,壯大新質分隊教練員隊伍;依托編兵單位和支援保障對象,“借梯上樓”解決組訓教員、組訓場地等問題;運用5g、物聯網、虛擬現實等科技手段,構設近似實戰的模擬訓練場景,展開對抗性模擬訓練;與現役部隊聯訓、地方應急專業力量合訓,加強軍警民聯合行動訓練,加強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訓練,促進新質戰斗力快速生成;主動對接戰區、軍兵種部隊作戰需求,配合保障各類重大演訓行動,不斷淬煉過硬戰斗隊。
換羽轉型,振翅高飛。在重大演訓現場,在疫情防控一線,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前沿,新時代民兵應急應戰力量露鋒芒顯威力,交出一份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去年深秋,海拔5500米的廓瓊崗日冰川,一場多兵種聯合演練拉開大幕。緊要關頭,指揮信息系統突然中斷。接到支援保障命令,西藏軍區民兵雪鴿極地通信分隊迅速前出,在茫茫雪域的信號盲區建起通信基站,為參演隊伍提供全天候通信保障。
今年5月,湖北省孝感軍分區組織民兵赴空軍空降兵某旅參加成體系、成建制聯演聯訓,出色完成對口保障部隊跳傘行動和戰場救護等任務。“民兵與傘兵一同走上戰位,空地聯動,既檢驗了民兵支援保障能力,又緩解了部隊保障壓力,一舉兩得。”空軍空降兵某旅參謀李昆鵬感慨。
9月11日,蒙古國草原大火蔓延至中蒙邊境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罕達蓋蘇木諾門罕嘎查邊境線。面對突發火情,呼倫貝爾軍分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民兵無人機分隊第一時間升空巡視,傳回火場實時數據,民兵防火分隊與森林消防支隊采取巡撲結合戰法,經過12個小時奮戰,將入境明火全部撲滅。
從龐大走向強大,從精干走向精銳,10年來,民兵建設轉型發展的步伐激越鏗鏘。“面向三軍、保障打贏,向戰為戰的目標清晰明確、舉措有力有效,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提供可靠支援保障。”湖南省軍區戰備建設局局長李興剛信心滿滿。
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一支支新域新質民兵力量正在打贏的路上砥礪前行。
(制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