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员走进桑赫斯特
——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学员留学见闻与思考
每逢周末,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干部程诗凯都喜欢登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享受迎风登高、仰望天空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程诗凯很“迷恋”,让他想起3年前到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留学,登临威尔士一带山岭开展定向越野训练的那段激情岁月。
“我们学习他人,也被他人学习;我们关注世界,也被世界关注。”像程诗凯一样,这些年,走出国门、留学国外的中国军校学员越来越多。年轻的他们走向世界知名军校,在与世界同行的零距离接触中深刻理解军校学员的使命与担当,感受中国军人的光荣与梦想,在世界舞台上拓展视野、展现才华,提高战略眼光和国际交流能力。
“我不能放弃,在这里,我就代表中国军人”
“如果把军旅时间轴描述成一条澎湃的河流,那么在桑赫斯特学习的经历就是九曲十八弯,两岸高峰耸立,河水在激荡中前行。”谈起自己留学的感受,研究生学员闵阳光形象地做了个比喻。
作为公派出国的留学生,2011年,闵阳光在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他说,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二三十名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籍学员与英国学员一同学习、训练和生活。当年毕业演习,学校还邀请了法国圣西尔军校的120名学员混编参与。
闵阳光的师弟别林,2014年留学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他对开学初的一份“见面礼”至今难忘——负重20公斤,长达35个小时用双脚“亲吻”威尔士的崇山峻岭。这让他联想到初入中国军校时300公里的野营拉练。
在桑赫斯特,更多的训练项目只能用“苛刻”来形容:“抬木头”——六七米长的原木,11人一组,8人同时抬着跑,3人更换;“走钢丝”——离地5米,4段,每段15米,有绳子和纽扣防护……桑赫斯特有15个野外演习场地,有享誉世界的毕业阅兵,有十几项体育运动项目可供选择,有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学员除了必备的体能、射击、队列以及战术训练外,还需完成军事体系、人力管理,以及战争学、国防战略、交流学等军事和文化课程的考验。
“不到7周时间,全排30多个人淘汰2人,留级2人。”学员闵阳光对学校的高淘汰率至今仍心有余悸。
“当负重接近身体极限、当高空走钢丝胆战心惊、当演习全身淋透且只有三四个小时睡眠的时候,我真想把自己攥成一团,揉吧揉吧扔出去。这时,我会抬起头仰望天空:我不能放弃,在这里,我就代表中国军人!”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记载:美军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无从体会,坚定的信仰是战斗精神的灵魂。中国军人这种优秀的品质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军校学员传承。”程诗凯说。
“一双双眼睛,审视的是各国学员背后的那支军队”
军校课堂,是各国军校学员思维竞技的无声战场。
创造性开设新课程,是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给别林最直观的印象。他说,桑赫斯特的课堂常采用小班化教学。台上,授课者针对全球、外交政策等时下热点话题予以解析;台下,学员结合自己的理解边听边思考,并充分讨论。
“越是紧急关头就越依赖直觉和本能,而简单的‘七问法’是最快的决策办法。”别林向笔者讲述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特色课程——作战评估七问法。“敌人正在干什么?为什么?”“我接到了什么命令?为什么?”“我想要对敌人形成什么影响?”……问题一个接一个,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指挥员回答问题的答案即构成对当前现状分析的信息,并迅速转化为军事命令付诸实施。
“许多外军院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准确把握未来战争走向。”采访中,程诗凯讲起了留学期间的战场救护训练。课堂上,曾参加过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的英军指导教员,边说边用战场实例讲解战场自我急救、为他人急救、划定受伤等级等技巧。
演练中,程诗凯所在班组全副武装,通过密林、下水道、沼泽等复杂地形,协同转移伤员。全班人员在沼泽地里托举着担架,每名学员都为团队竭尽全力。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军教员把战争的反思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并贯穿整个高年级的课程及演习。
循序渐进,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点。别林说,从一年级开始,每周武器实用课程占到20%以上,射击种类也从一年级的模拟射击、散布射击,逐渐过渡到中年级的精度射击、战术射击、特种射击,最后到高年级的夜间射击和实战射击等。
军校课堂的时代气质和内容决定着学员的眼光与能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步则国进步,各国军校学员不仅仅是课堂听众,更是未来战场的指挥官,一双双眼睛,审视的是各国学员背后的那支军队。”程诗凯说。
“今天我们是朋友,明天我们可能在战场相见”
“为上战场做准备”——是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聚焦战争的办学理念。
在这里,各个学院的楼群巧妙地将英国陆军的历史、传统和战绩等有机结合;学院每个年级设两个连队,常以著名的战役命名;校园的建筑群及其装饰陈列品,犹如一座古今融汇的军事博物馆,让一批又一批学员从中汲取力量……
“桑赫斯特建立了一整套电子战术模拟系统,包括巡逻分队、据点、突发事件等等,用以教授和考验学员应对复杂局面的应对和沟通能力。”别林介绍,“教授我们课程的教官中约60%亲身参与 了阿富汗战争,他们设置逼真的实战环境,学员轮换担任不同角色和领导职务,使学员经历各种压力和危险考验。”
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从事军事训练和管理工作的教官,均具有丰富的实战经历和作战经验。从地方聘用的文职教员,都是战争研究、国际关系、传播与媒体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从教官队伍构成角度,充分体现了该学院‘为上战场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别林深有感触地说。
“今天我们是朋友,明天我们可能在战场相见。”闵阳光至今清楚记得异国军校战友分别时的话。闵阳光说,留学期间,他的室内摆放着世界地图、中国结等,被子始终保持“四方块”,门外还悬挂了中国国旗。“透过校园环境,我感受到的是异国军校同行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也让我要时刻都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赵峰、董家坤、朱桁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