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事 -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杜 新 朱湘威 王大鹏责任编辑:叶梦圆2022-08-16 07:16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位于江苏镇江东部的扬中市,是长江的冲积洲,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古城。

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级市,扬中市在奔涌的浪涛中诞生,在改革的大潮中壮大,曾连续4年获评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市,9次获评江苏省双拥模范城。

千百年来,为抵御水患,依江而居的扬中人用120公里的环岛江堤筑起一道“水上长城”;进入新时代,扬中军民以一系列创新举措赋能双拥实践,筑起一道更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最关情处是江洲。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江中古城,品味流淌在军民血脉中的鱼水深情。

江苏省扬中市渡江文化园“我送亲人过大江”雕塑。张康伟摄

 

江中古城 鱼水情浓

——江苏省扬中市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事

■杜 新 朱湘威 王大鹏

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万福村村民欢送适龄青年入伍。杜加烽摄

好政策·暖兵心

“拥军礼包”沉甸甸

“顺利定岗,是我退役返乡后,感受到的第一份尊崇。”回想通过“岗位安置直通车”成功选岗的经历,退役军人张俊难掩兴奋。

2021年,扬中市举办转业干部、转业士官积分选岗会,扬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当地企事业单位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安置转业干部、转业士官。凭借积分排名第一的优势,张俊在转业士官中第一个挑选安置岗位。

“保障退役军人顺利就业的‘退役礼包’,是扬中市推出的7种‘拥军礼包’之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副书记常扣岚介绍,近年来,扬中市将“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接连推出“新兵礼包”“荣耀礼包”“退役礼包”“军属礼包”“健康礼包”“财政礼包”“住房礼包”,不断拓展拥军优属空间。

走进扬中市福康优抚医院,笔者见到正在检查身体的伤残军人温德仁。前不久,温德仁突发急病,家人第一时间向村双拥工作站求助。协调车辆、预约医生、协助入院……在双拥工作站的帮助下,温德仁得到及时治疗,并享受医疗费用减免和二次报销叠加优惠待遇。

“关乎老兵健康的事没有小事。”常扣岚告诉笔者,自2011年扬中市在镇江市率先出台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制度以来,他们不断完善相关措施,提高“健康礼包”的“含金量”。目前,该市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结算报销比例达95%;具备一定条件的困难退役军人,其医保个人支付费用由专项基金帮扶80%。

高高兴兴当兵去,欢欢喜喜迎兵回。来自新坝镇的王新宇怎么也没想到,退役后人还没到家,当地知名企业就打来邀请电话。

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服役期满的扬中籍官兵纳入就业数据库,提前与意向企业对接。受益于此,熟练掌握视音频制作技术的王新宇,退役返乡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心仪工作。

据介绍,扬中市持续搭建退役军人成长成才平台,加强退役军人“一专多能”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在去年举办的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上,26家大中型企业共为近100名退役军人提供700余个岗位。

将退役士兵纳入全市“村官培养工程”,在镇江市首家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天然气和自来水补贴,对立三等功以上的扬中籍现役军人制作光荣榜……在扬中市,“双拥礼包”的内容日益丰富。内容丰富的特色做法,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点赞。

江苏省扬中市人武部组织民兵抢运抗洪物资。陈 飞摄

老传统·新活力

尊崇永远在路上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前夕,在扬中市渡江文化园“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前,扬中市公安局组织复转民警、辅警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

70多年前,19岁的渡江支前模范颜红英与家人划着小木船,运载两个班的解放军官兵横渡长江。如今,在当年大军渡江点,一座集红色文化体验、国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主题公园拔地而起,5年来共接待20万余人次参观。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崇军尚武的光荣传统始终赓续传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斌列举一组数字:“全市28万户籍人口中,军人和退役军人超过1.2万,‘好男儿去当兵’成为很多适龄青年的共同选择。”

“我是一名孤儿,爷爷是一名参战老兵。我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2019年9月,在三茅街道欢送新兵仪式上,新兵代表管浩动情地说。

管浩家境贫寒,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市民政局和所在社区对他倾注大量关怀。2018年,还在读大专的管浩报名应征,由于未达到征兵年龄没能如愿。但他依然写下决心书,积极参加人武部组织的各类活动,自觉磨砺综合素质。第二年,管浩如愿走进军营。

代代赓续、薪火相传。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在扬中市不断焕发新活力。

走进退役军人张贤春创办的“家庭档案馆”,“吃水不忘挖井人,成长不忘报党恩”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馆内10余个玻璃展柜中,整齐摆放着张贤春收集的2500余件红色藏品。

“从1964年当兵起,我就有意识地收集红色老物件。”张贤春将红色藏品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为“闪亮红徽”“时代红迹”“资料红忆”等17个版块。他还不定期邀请当地青年来此过“国防日”,一起重温革命故事,激励他们参军报国。

“双拥巴士”穿梭在大街小巷、拥军企业接连授牌……在扬中市,爱国拥军的故事层出不穷。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已累计接收1000余名退役军人,并在退役军人管理、培训方面推陈出新。

“以前,我们侧重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养家糊口;现在则更注重从退役军人中选拔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帮助他们在新‘战场’上建功立业。”该负责人说。

江苏省扬中市景观。鄂启桂摄

小组织·大能量

点滴星光成火炬

自带食材、现场烹饪、传授厨艺……“八一”前夕,扬中长江拥军社的志愿者们和爱心商家第6次走进武警江苏总队镇江支队扬中中队,开展“扬中21味进军营”活动。

该中队指导员华斐介绍,自2017年扬中市首家社会拥军公益组织——长江拥军社成立以来,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拥军活动,通过“送美味”“送技艺”“送文化”进军营,让官兵更好地了解驻地文化,融入“第二故乡”。

翻开长江拥军社活动台账,成立6年多来,他们平均每个月组织2至4场拥军活动,共打造“扬中21味进军营”“璀璨金星拥军文化节”等10多个拥军活动品牌,浓厚社会拥军氛围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把社会拥军力量聚在一起,就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长江拥军社负责人张康伟介绍:“拥军社成立之初只有3人,如今已发展成有70多人的公益大家庭。”

近年来,扬中市相继成立橄榄绿“兵妈妈”工作室、爱心优抚互助服务团、“江之源”橄榄绿之家等8家拥军组织,面向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开展常态化服务活动,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虞江妈妈,您儿子哪一年入伍?”前不久,在扬中市八桥镇“燎原”宣讲团活动现场,十几位“兵妈妈”围坐在一起,听扬中籍军官虞江的母亲吴秀珍讲述她儿子的故事。

近年来,扬中市各乡镇依托拥军园、拥军长廊等阵地,不定期组织“兵妈妈”和应征青年家长“围坐而聊”,分享她们的经历感悟。

“‘兵妈妈’们话语朴实、情感真挚,把‘养儿当为国效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了国防情怀。”扬中市人武部副部长徐峰说。

江苏省扬中市某街道“兵妈妈”围聊会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铁担当·好样子

一枝一叶总关情

“嘟——嘟——”急促的哨声响起,武警扬中中队抗台抗洪演练如期进行。侦察组、救援组官兵依令而动,密切配合,演练有条不紊。

“洪涝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只有平时高标准演练,各要素精准配合形成合力,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来、冲得上去。”演练现场,该中队队长王军说。

驻一方水土,守一方平安。驻军官兵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先后成立护学小分队、安防小分队、防堤小分队,积极参与“平安扬中”“文明扬中”等社会公益活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扬中人民为我们倾注一腔深情,我们要把拥政爱民的传统发扬好。”驻军部队一位领导深情地说。

“妈妈,我们来看您了!”前不久,扬中中队官兵再一次来到军属唐秀英家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唐秀英,有时连自己的家人都认不出。但只要扬中中队的官兵上门看望,她总是一口一个“宝宝”,温馨场面令人动容。

唐秀英的儿子名叫谭振林,曾是武警连云港边防检查站班长。1988年3月,谭振林在一次稽查走私任务中牺牲,年仅23岁。为慰藉烈士母亲,现场为谭振林送行的官兵不约而同约定:“我们替烈士尽孝。”老兵退役、新兵接力,官兵们的这一声“妈妈”,叫了34年。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扬中市,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作为连接军地的“桥梁”,近年来,扬中市人武部广泛开展“融入扬中、服务扬中、维护扬中”活动。市人武部部长陈祝平介绍,他们大力推进“一兵带一户、一连带一村”活动,投入专项资金为结对帮扶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响应扬中市号召,持续开展“争创绿岛”活动,累计义务植树5000余株;近千名民兵、退役军人组成87支“戎耀江洲”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抗洪、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一线。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扬中市委书记张德军表示:“全市军民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巩固深化军政军民团结,持续推进工作创新,让新时代双拥工作更活、更新、更实。”

退役军人张贤春创办的“家庭档案馆”。耿荷梅摄

 

1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