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明天的他”
■解放軍報記者 段江山 通訊員 王 棠 葉 鵬
“我教的兵都超過了自己,這是我最大的榮耀。”談到自己培養幫帶的幾十名學兵,教練員桂雷格外自豪。
入伍後,桂雷進入駐香港部隊某基地服役。在那里,桂雷實現了從列兵到班長、從士兵到軍官的軍旅“三級跳”,從一名精兵變成了培養精兵的人。
剛入伍時,桂雷頂著青少年武術散打高手的光環,心氣頗高。
一次耐力長跑訓練前,桂雷對新訓班長潘俊豐的組訓思路提出質疑。根據自己多年練習散打的經驗,桂雷提出了一套不同的訓練方法。
班長潘俊豐和桂雷約定︰“你按照自己的方法訓練,班里其他新兵按我的方法訓練。一周後,咱們‘比武打擂’,看看誰的訓練方法更有效!”
一周後,本想“露一手”的桂雷在耐力長跑賽場上栽了跟頭。桂雷的訓練信心和訓練熱情大為受挫。“軍人是要打仗的,需要對耐力、協調性、爆發力等全面素質不斷錘煉。”訓練間隙,潘俊豐語重心長地對桂雷說,“你肌肉塊頭大、底子好,但離優秀軍人的過硬體能標準還有差距,必須苦練。”
潘俊豐的話點醒了桂雷。從那以後,他虛心接受了班長的組訓方法。潘俊豐也把桂雷練習散打的一些科學方法吸納進日常訓練中。時任指導員梁可耐心地為桂雷繪制“成長路線圖”,要求他每實現一項階段目標,就在本子上畫個笑臉鼓勵自己。
植根基地這片沃土,得益于連隊干部骨干的悉心培養,桂雷進步飛速。新訓考核時,桂雷的手榴彈投擲、戰術基礎動作和100米短跑3個課目都取得優異成績,成為同批新兵中的佼佼者。
後來,桂雷順利成為教練員,當上了班長。第一次帶新兵,桂雷就遇到一個挑戰——新兵周巍,身高一米八,體重卻偏輕,力量、協調性比其他戰友差,摸底考核所有課目成績墊底。
起初,桂雷將自己的一整套訓練方法“復制”到周巍身上,期望周巍也能像自己當年那樣,快速取得進步。結果,他發現周巍跟不上訓練節奏,信心受挫,訓練積極性和訓練成績不升反降。
情急之下,桂雷再次向老班長潘俊豐請教。班長給桂雷支招︰“每名新兵情況都不相同。你要想清楚,是要復制‘昨天的我’,還是塑造‘明天的他’?”
桂雷恍然大悟,拋掉過往的組訓套路,為周巍擬制了專屬訓練方案。每天訓練結束後,桂雷還陪周巍一起加練。
苦練加巧練,周巍進步顯著,細瘦的身體逐漸隆起了肌肉塊,訓練積極性越來越高。新訓考核中,周巍的所有課目均取得優秀成績。
“沒有帶不好的兵,只有帶不好兵的班長。”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後,桂雷所帶班的訓練成績名列前茅,連續被評為“全優班”“優勝班”。
從普通青年成長為精兵,從精兵成長為培養精兵的人……復盤自己的成長經歷,桂雷說︰“基地就是鍛造駐港精兵的‘熔爐’。”
組建以來,該基地擔負新兵、預提指揮軍士、直招軍士以及相關專業學兵培訓任務,成為廣受贊譽的“駐港精兵的搖籃”。
“桂雷們”的故事,不僅呈現了一群教練員的成長,還展示了一個部隊訓練機構的培訓之道。
駐香港部隊某基地組織學兵進行刺殺操訓練。謝心亞 攝
駐港精兵從這里起步
——駐香港部隊某基地學兵培養新聞觀察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姜博西 記者 段江山 通訊員 王 棠 葉 鵬
有了政治能力的“1”,後面的“0”才有意義
從車廂里搬下最後一箱物資,汽車兵張寶彬還沒來得及擦汗,一名自稱“商人”的人湊了上來︰“听說軍車經常進出香港,你幫忙帶點東西,一車給你這個數。”
當听清對方的“報價”時,張寶彬驚呆了。
當時,張寶彬正為買婚房和籌辦婚禮的開銷焦頭爛額。一瞬間,他心里閃過一絲僥幸︰只需運一趟,婚房首付就有了……
回憶那一幕,張寶彬說,那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大考”。然而,他很快清醒過來,當場拒絕了那位“商人”的請求。
“當時就一個念頭——這事踫不得!”張寶彬回憶,那個時刻,頭腦里像過電影一般,想起自己上過的一堂堂教育課。
從基地和團機關組織的視頻大課,到營連組織的面對面課堂,各級領導和政治教員課上講過的話,在耳邊不斷響起,張寶彬迅速掐滅了心中的一絲僥幸。
返回連隊後,張寶彬立即向連長、指導員真實反映了情況。連隊黨支部肯定了張寶彬主動報告、拒絕利誘的做法,並對全連進行了強化教育。
“有了政治能力的‘1’,後面的‘0’才有意義。政治上一旦出了問題,其他工作不可能做好。”駐香港部隊某基地領導告訴記者,基地的人員、車輛常年往來穿梭于香港和深圳之間,官兵們經受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和考驗。這些都對基地政治建設和鑄魂育人提出更高要求。
剛到基地新兵連沒幾天,新兵劉暢就開始懷念軍營外的“繁華世界”,受不了軍營內的艱苦訓練。很快,他向指導員黃樺提交了“離隊申請”。
黃樺帶劉暢來到團史館參觀,和他一起重溫黨史軍史,還推薦他擔任理論宣講員和新聞報道員,鼓勵他“學理論、贊先進”,引領他不斷感悟軍營魅力。
一段時間後,劉暢的思想逐漸發生轉變。一次談心,黃指導員帶他來到基地的榮譽展板前。劉暢意識到自己“逃兵”思想的錯誤,愧疚地流下眼淚,下決心要學習英模、爭當尖兵。
3個月後的新訓考核,原本訓練成績墊底的劉暢拿到“全優”成績,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訓練尖子”,還被評為“理論學習之星”。
在該基地,記者看到這樣一份計劃︰新兵下連第一周為“優良傳統教育周”,組織的第一次活動是“話英模故事•向英模致敬”紀念儀式,看的第一個視頻是《塔山戰旗永飄揚》;每天看新聞後開展“我愛黨,我開講”群眾論壇……
得益于基地各級持續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官兵們的政治能力不斷強化。組建以來,雖然基地官兵遇到的復雜情況不計其數,但沒有發生一起違規違紀問題。
駐香港部隊某基地組織新裝備暨重難點課目教學法集訓。謝心亞 攝
1期培訓,力求滿足未來3至5年內的戰位需求
第5次失敗,班長付洋和班里的學兵都沮喪極了。
那是基地組織的一場山地進攻班戰術綜合演練。付洋還沒來得及部署下一次進攻,一名戰友腿部抽筋,癱坐在地。
看著參訓的戰斗班一個個掉入預設的“陷阱”,藍軍負責人陶文更加胸有成竹。
作為預提指揮軍士集訓隊的隊長,陶文帶領藍軍分隊,根據地形特點,提前設置復雜的戰場環境,手持紅外感應槍等設備,現地“埋伏”。
連續5次,發動進攻的戰斗班都因為進攻速度偏慢、敵情意識不強等各種原因被“全殲”。有的班,還沒沖到山腳下已損失殆盡;有的班,一半人員沖上了山,又被全部“擊斃”在半山腰。
藍軍穩穩地守住了陣地。參訓的學兵均已精疲力竭。有人提議暫停演練,讓學兵們好好休整,改天再戰。現地組織演練的基地領導卻認為︰“1期培訓,要力求滿足未來3至5年內的戰位需求。只有逼到極限、突破極限,才能練出我們真正需要的駐港精兵。”
帶訓骨干們組織學兵展開新一輪進攻準備。付洋重整旗鼓,與學兵們商討新的進攻策略。最終,他們采取正面牽制、側後迂回等戰法,在第6次進攻時終于沖上了藍軍陣地。
“一場高強度演練,能夠有效檢驗和提高參訓人員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能力。”陶文告訴記者,基地相當于官兵的能力“加油站”。在定期培訓與履行防務的切換中,官兵們經歷了“培訓-提高-再培訓-再提高”的正向循環。
每一期培訓帶來的能力升級,都會推動官兵在往後的崗位履職上取得更大進步。這一點,在預提指揮軍士培訓方面,體現得尤為突出。
上等兵賴東濠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也能過把“當連長”的癮。按照該基地創新探索的學兵模擬連排班制度,賴東濠被戰友們推選出來,擔任一段時間預提指揮軍士集訓隊的模擬連長,以培養統籌協調和應對復雜突發情況的能力。
全連官兵集合完畢,賴東濠第一次站到全連的指揮位置,部署訓練工作。回想當時的情景,他說自己“緊張得雙腿都在褲管里面顫抖”。
誰知,越緊張越忙亂。在訓練器材的調配上,賴東濠出現疏漏,導致全連訓練展開時間比計劃推遲了近10分鐘。那一刻,他感到無地自容。
直到全連訓練步入正軌,班長張開河才找到賴東濠,指出他剛才在工作統籌和任務下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幾經歷練,賴東濠逐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指揮骨干,訓練熱情和訓練成績也穩步提升。
“預提指揮軍士培訓,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兵順利轉改為普通軍士,而是要放眼未來3到5年。這些學兵可能擔任副班長、班長,甚至擔任代理排長,參與全連值班。我們要瞄準相關崗位能力需求,從嚴從難展開培養。”該基地領導說,他們越來越重視對學兵全面素質的培養和錘煉。
據了解,該基地還在營區內構建綜合演練場,組織預提指揮軍士登戰車、上艦艇,開展紅藍對抗、聯演聯訓,使學兵學員結業就能從基地直接走上戰位、勝任戰位。
60分的教練員,帶不出100分的兵
夜訓完回到宿舍,儀仗兵蔣南輝脫掉衣服鞋襪,戰友們才發現,他的雙腳已經發腫,胯部也被禮兵槍的槍托砸得青一塊紫一塊。
這樣的訓練傷痛,蔣南輝習以為常、從不喊疼,戰友們都佩服他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誰會想到,在基地新訓期間,蔣南輝怕苦怕累怕疼,一度出了名。
一次戰術訓練,蔣南輝的肘部磨破了皮。他怕感染,立即向班長辛盛愷申請暫停訓練,去醫務室消毒包扎。
“身為男子漢,身為軍人,這點傷痛都扛不住,將來上了戰場怎麼辦?”班長辛盛愷對蔣南輝的“嬌氣”忍無可忍。他當即臥倒在地,以極快的速度從鐵絲網下匍匐而過,隨即起身,亮出同樣磨破皮的手肘。
看著蔣南輝驚訝的表情,辛盛愷再次臥倒,以更快的速度從鐵絲網下匍匐回來。當他站起來,再次亮起胳膊,肘部已經開始往外滲血。
在辛盛愷的激勵下,蔣南輝羞愧難當。他回憶說︰“班長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他兩次戰術動作演示,就是最震撼的力量。”
看到班長掛著血珠的肘部,蔣南輝低頭返回隊列,和戰友們繼續進行戰術訓練。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因為小傷小病請過假。
“60分的教練員,帶不出100分的兵。想讓學兵們做到的,帶兵骨干首先要做到。”這是該基地教練員們共同的信念。無論是優良傳統的傳承,還是戰斗精神的培塑、專業技能的訓練,教練員們始終身體力行、沖鋒在前。
去年,該基地列裝某新型火炮。面對無教材、無經驗、無教練員的實際,他們發動相關專業骨干,向先行列裝的兄弟部隊請教,搜集訓練資料,還邀請廠家技術人員進行理論授課。
當時,該基地某團學兵訓練二營營長黃江作為新裝試訓牽頭人,每天晚上組織教練員學理論、研究技術難題,白天帶領大家在訓練場練實操。不到2個月,他們就成為操作該型火炮的行家里手。
理論學得再精,終究還是要靠實戰驗證。黃江帶領教練員隊伍進駐南粵海濱訓練場,開展實裝實彈實訓。
為加快訓練進度,黃江每天凌晨4點就帶領戰友們趕到靶場。夜里,其他部隊陸續撤回,他和戰友們打著手電設靶標,繼續開展實彈訓練。
一次訓練,中士張建超因為體力消耗過大,累得在靶場虛脫暈倒。等他清醒過來,立即加入訓練中去。他說︰“新裝備實彈打靶的機會太難得了,一旦錯過了,以後還怎麼教學兵?”
靠著這股拼勁,黃江和戰友們實彈射擊技術越來越精湛。後期,上級組織列裝該型火炮的多支部隊考核,黃江主動申請打響第一炮。最終,該基地教練員隊伍打出發發命中的“滿堂彩”。
過硬的教練員隊伍,帶來部隊新裝備訓練的高效轉型發展。
在隨後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該基地16人獲評“神炮手”、9人次獲評“神槍手”,還有90余人次獲評軍事體育訓練“特三級”,學兵培養成果豐碩。
讓學兵起步就有好“軍姿”
■雷 鳴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學兵是部隊戰斗力建設的新鮮血液,能否幫助他們扣好軍旅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關系部隊戰斗力生成基礎,關乎部隊履行使命任務能力。
今天,官兵結構深刻變化、部隊使命日益拓展、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學兵培訓工作應當銳意創新、與時俱進,注重從源頭上著力,在起步時塑造。
堅持從政治上培養人才,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學兵培養的首位緊抓不放。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用紅色基因培塑,用先進文化涵養, 堅決鑄牢學兵永遠听黨話、鐵心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經受住風浪和考驗,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玉不琢不成器。兵員素質越高,越要注重“精雕細刻”。堅持把握學兵成長規律,根據地方青年向合格軍人轉變的進階特點,開展啟發式、互動式、開放式教育,善用兵言兵語拉近距離,講清“大道理”、講好“小道理”,引導他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夢想。堅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為學兵量身設計“成長路線圖”,全面系統分析學兵學歷層次、能力基礎、發展潛力等情況,走開針對性培育、標準化考核的方法路子,確保學兵培訓始終聚焦崗位任職需求。
練兵先練長,強兵先強將。學兵培訓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昨天的思維培養不了明天的兵”。作為學兵軍旅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一線帶兵骨干應當深入研究新時代青年特點,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包容其個性化差異,始終滿懷真情帶兵育人。堅持強化標桿意識,自覺加強身教示範,處處站排頭、當表率,不斷傳遞正能量,激發新動力,以自身過硬素質引領學兵成長進步,形成人人爭先、百花齊放的人才培養格局。